認識危疾保障

癌症、肺炎及心臟病是香港三大頭號「殺手」,每年都奪去數以萬計的生命。根據醫院管理局旗下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1,2018年就有高達 34,028宗的癌症新增個案,創有紀錄以來新高,按年上升2.9% 。以中銀人壽2019年公佈的理賠數據作參考2,危疾賠償中就有64%是癌症個案,18%是心臟病,一共佔整體索償個案的八成,其餘約一成個案是中風。

一般危疾保險最大的特點是當受保人確診患上保單上列明的任何一種危疾時,不論有否治療,保險公司均會提供賠償,充當應急錢,讓受保人繼續維持日常生活開支。

現時,市面上很多危疾保險產品就多於100種疾病提供保障,有些受保的疾病更高達150種。但危疾保險是不是承保愈多疾病種類就愈理想呢?投保人須考慮自己需要有多全面的危疾保障,因為理論上來說,受保疾病愈多,保費就會愈貴,而有些疾病的索償率亦較低。市場上也有其他產品只針對保障某幾種常見都市疾病,如:癌症、心臟病、中風等,供市民選擇。

人在一生中有機會患上多種危疾,也會舊病復發,特別是癌症。因此,部份危疾保險包括「多次賠償」條款,即在首次賠償後,受保人如被再次診斷患上危疾,只要符合指定條件,仍能獲得賠償。值得留意的是,不同保險公司對舊病復發的定義各有不同,而且承保每種疾病的索償次數亦各異,索償之間會設有「等候期」。保單條款一般也會列明等候期,只會為等候期後的復發危疾或新確診的危疾作出賠償,而計算等候期亦因保單而異。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危疾產品,投保人要小心閱讀產品詳情,不能一概而論。

另一項需要留意的地方就是有一些危疾保險產品只會保障至85歲,而有一些產品卻保障至100歲。除此之外,投保人也要留意保障範圍,瞭解保單涵蓋的療法是否充足,是否包括醫治癌症的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甚至是一些最新推出市場的藥物和療程。

嚴重疾病有時可能需要兩至三年的復原期和休養期,因此,市場上有人建議保額設在年收入的兩至三倍。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考量的因素也會不一樣,如您是經濟支柱,除了養育子女,還要供養父母,那麼保額可能就要再提升了。

受保危疾數量或賠償次數愈多,是否就是好的保險產品?每一種產品都適合不同人的需要,沒有絕對的標準,重「量」之餘也要重「質」。總而言之,消費者於購買危疾保險前,應衡量自己的保險需要及負擔能力,詳細閱讀保單文件的受保範圍、條款、細則和風險包括不保事項條款,以選擇合適的危疾保險。

資料來源:

1 香港癌症統計概覽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tc/facts.html

2 理賠報告 - 中銀人壽 https://www.boclife.com.hk/f/upload/246/claimsreport_2019.pdf

重要注意事項 / 免責聲明:
  • 本文由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銀人壽」)經搜集相關資料編寫而成,僅供參考之用。中銀人壽已盡力確保本文所載資料及信息準確無誤,但中銀人壽並不就本文資料來源的可靠性、準確性、完整性及適時性作出明示或隱含的保證,亦不會對因本文而引致的任何損失及損害承擔任何責任。如就本文內容打算作出任何決定,請先向專業人士尋求獨立意見。
  • 本文之內容及所提供的資料及/或意見並不代表中銀人壽及/或中銀香港的立場。中銀人壽及/或中銀香港對此並不承擔任何責任。
  • 本文之內容及所提供的資料及/或意見並不構成,亦無意作為,也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或任何產品或服務之要約或建議。
  • 本文之內容及所提供的資料及/或意見僅供參考,並只在香港派發,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作出買賣、認購或交易在此所載的任何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任何保證。客戶不應依靠本文之內容作出任何投保決定。
  • 如本宣傳品的中、英文版本有歧異,概以中文版本為準。